眼睛是直视心灵的窗户。母亲和婴儿说话时一定要用慈爱的目光注视他的眼睛,用赞赏、欣喜的眼光回应他的要求。无论是喂奶、换尿布、做抚摸操,还是哄他睡觉,你都要用温柔的语言、甜蜜的微笑与他交流,让宝宝知道,妈妈时刻关爱着他。新生儿的认知、情感、语言、智力等方面的发展,与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爱密切相关。 当母亲的都有这样的经验,你用笑脸去逗宝宝,他会咯咯地笑出声;你若装作生气唬他,他会撇嘴哭泣。婴儿的喜怒哀乐离不开成人语言、表情的刺激。所以,妈妈在与宝宝交流时,一定要注意表情、态度和语气,尽量避免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给孩子。 对1岁左右的婴儿来说,父母需要多多抽出时间和他交流、倾听。这种倾听不是真要听他说什么,而是用爱来浇灌、滋养宝宝稚嫩的心田。此时,眼睛、耳朵以及肢体拥抱等非语言的沟通,同样是宝宝语言发育所需要的听说活动的一部分。在这样的交流中,宝宝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和情感刺激,愿意做出积极的回应。 6个月到1岁的宝宝处在前言语阶段,其特征主要有: 一是按次序进行交流。宝宝好像能理解别人说的话,能对说话人头和手的移动做出反应,在别人说话停顿时,他会发出咕咕声或者露出微笑。这些就是按次...
类别:宝宝成长历程
|
标签: 无标签
|
无评论
那天傍晚,我在医院值班,一对年轻夫妇抱着一个约两个月的男婴前来求救。我忙将包裹着婴儿的小被打开,只见婴儿哭闹着,双拳紧握、头向后仰、面色苍白、四肢发凉,再看婴儿的肚子鼓得像蛙腹,叩诊满腹鼓音,用听诊器听到的满是″咕咕咕″的肠鸣声,我断定是大量的空气被婴儿吞入腹内。 我赶紧用温热的毛巾敷于婴儿腹间,并轻轻由上而下进行按摩,并在婴儿肛门内插入一根小号导管,将导管一端放入一碗水中,果然水中导管开始不停地发出气泡。大约10分钟后,婴儿才止住哭闹,小脸也由白慢慢泛红,双拳慢慢松开,四肢也有了温热感,睁开了可爱的小眼睛。 这时婴儿的奶奶也踮着小脚赶到了。奶奶说:“这孩子爱哭,我给他喂了一瓶奶后,他还在哭,我怕他吃着太多积食,就没再给他兑奶,而将空瓶塞到了嘴里哄他,这办法还真奏效,果然不哭了,后来孩子突然不吸奶嘴了,就成了这样……” 这种现象在医学上叫做“婴儿吞气症”,老大娘错就错在她不知道婴儿的哭闹其实是一种特殊的“语言”,或尿布湿了,或哪儿不舒服,或肚子饿了等,老大娘在没有搞清婴儿哭闹原因的情况下,把空奶瓶塞进了婴儿的嘴里,这样恰好婴儿的哭闹促使了气体的快速吞入,致使大量空气被吸...
类别:宝宝成长历程
|
标签: 无标签
|
无评论
许多专家指出:用筷子有助于宝宝智力发育。美国的一位家庭医生最近把使用筷子作为孩子必须学会的21种技能之一,而日本很早之前就把8月4日定为筷子节。由此可见,作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代表的筷子,在国外也倍受青睐。 使用筷子不仅能帮助孩子提高协调性和精细动作能力,还可以鼓励孩子去尝试新食物。现代医学研究证明,用筷子夹取食物的动作,不仅是5个手指的活动,也是牵动着肩、肘、手腕、手指间等各部位的30多个大小关节和上臂、前臂、手掌、手指等处的50多条肌肉的运动,尤其做事以右手为主的人更是如此。管理和支配手的神经中枢,在大脑皮层所占的区域最为广泛,尤其是大拇指。这些手部关节和肌肉只有在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下,才能完成用筷子夹取食物的动作。反过来,这些关节和肌肉夹取食物的动作,又刺激了脑细胞,有助于儿童大脑的发育。三岁以后,正是儿童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,这时候学习使用筷子,既可练习手指的各种动作,又可促进大脑发育,从而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操作技巧,是训练手脑并用的重要手段之一。另外,这时的孩子也不满足用小勺进餐,喜欢模仿大人吃饭的动作,有用筷子的要求,家长正好因势利导,让孩子学用筷子进餐。
类别:宝宝成长历程
|
标签: 无标签
|
无评论
说到雕塑,可能我们想到的,是美术馆里一尊尊的作品、公园路边形状各异的造型。至于材料嘛,石膏的、金属的、木制的……也许罗列到最后,你也不会想到“纸”这种平平的、一撕就破的东西。但今天做雕塑的主角还就是它—— 一张张平平的纸,到了孩子们的手里,不到一个小时,就变成了一件件立体的、充满创意的雕塑作品!你也许会想:做这样的纸雕塑,是不是孩子需要有一定的美术基础?其实不然,走进晓佩老师的工作室,跟孩子们一起上一堂纸雕塑课,你就明白了。 让纸立起来 “小朋友们,你们见过雕塑吗?”“见过!” “在哪儿见过呀?”“公园里!”“在小区里!” “那我们这个屋里有没有雕塑呢?”孩子们七嘴八舌:“有!”“没有!”“再想想,看看我们屋里有什么雕塑?”孩子们发现了:一个木雕的小人、他们以前做过的泥塑…… 我们来看看,雕塑都是什么样的呀?在老师的启发下,孩子们边想边回答:“是立起来的!”“是各种形状的!”“是有好多面的,从这边看和从那边看都不一样!” 好了,孩子们大致了解了雕塑。晓佩老师让他们去挑一张自己喜欢的纸,然后想办法让纸能够立起来。 孩子们的小脑袋瓜开动起来了,并拿着纸比划着。过了...
类别:宝宝成长历程
|
标签: 无标签
|
无评论
同样是十月怀胎,一朝分娩,宝宝的性格却天差地别。为什么有的宝宝出生后又乖巧又爱笑,为什么有的宝宝却烦躁不安、吵闹不休,这是许多妈妈为之困惑的一个问题。其实宝宝的性格跟胎教有一定的关系。事实证明,准妈妈如果能在怀孕期间拥有良好的环境和心态,并且能坚持对腹中的宝宝进行适当的胎教,那么宝宝出生后,拥有乐观开朗性格和健全人格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。 ◆宝宝性格的决定因素 ●妈妈的心情 怀孕期间,妈妈的心情好坏与否,是决定宝宝性格好不好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。随着宝宝的一天天长大,宝宝和妈妈的心灵感应也会日渐明显,如果妈妈的心情好,宝宝自然也会安静愉快;如果妈妈的心情乱糟糟,那么宝宝也会躁动不安、缺乏耐性。所以为了腹中的宝宝着想,准妈妈应该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情绪,即便是遇到特别让人生气的事,也要懂得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,尽量排除不良情绪,让自己尽快恢复平静。 改善情绪小建议: ★经常观看喜剧电影和喜剧书籍,这可以帮助你调节情绪,忘掉不愉快的事。同时大声笑也有助于舒缓神经。 ★做自己喜欢做的事。一个人在做自己擅长或喜欢做的事的时候,往往都非常愉快。当然,这个爱好必须以健康为前提,长...
类别:宝宝成长历程
|
标签: 无标签
|
无评论
父母要注重利用自己的表情正确地引导宝宝,使宝宝在成长的第一年,不仅健康、聪明,而且能根据父母对其表达的感情和态度,修正自己的行为,不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。 用表情引导周岁内的宝宝 1、宝宝做对的事情父母应以满足的微笑给予鼓励和赞扬。 如4~5个月的宝宝,父母开始练习他把尿。假如宝宝服从父母把尿的动作,顺利地解完小便,父母就应该兴奋地对宝宝说:“宝宝真乖”并亲亲他的小脸蛋,宝宝看到父母愉快的表情,听到亲切的赞扬,享受到一个甜甜的亲吻,知道父母喜欢他这样做,以后反复的把尿动作,就会使他形成条件反射,养成把尿的习惯。又如宝宝把掉在地上的东西捡起来,父母以愉快的表情说声:“谢谢”看到父母的笑脸,宝宝会明白父母喜欢自己这样做。以后再次出现这样的行为,父母仍然是这样的态度,就会使宝宝的正确行为得到强化。 2、当宝宝做出某些不好的事情的时候要严厉制止 有些父母总觉得宝宝太小,不管宝宝干什么,父母都不生气,采取放任的态度。这样会使宝宝不分是非。时间长了,就变得任性,不听话,想干什么就干什么。因此当宝宝无意识地做出某些不适当的事情或某些危险的举动时,父母要用严厉的表情和语言进行制...
类别:宝宝成长历程
|
标签: 无标签
|
无评论
“音乐细胞”的培养有助于形象思维和创造潜能的开发,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所谓“莫扎特效应”。 莫扎特效应与婴幼儿音乐教育 “莫扎特效应”的效果来自于多项研究,如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心理学家弗朗西斯•鲁斯切和她的同事们发现,听莫扎特的音乐可以改善人体的计算和空间感知能力,在听了莫扎特的音乐后,就连老鼠都能在迷宫游戏中得高分。莫扎特的音乐能提高人的学习和记忆能力,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作“莫扎特效应”。 美国音乐人、教师、畅销书《莫扎特效应》一书的作者唐•坎贝尔指出,从乐理上说,“莫扎特效应”的科学依据,是莫扎特的音乐具有使人身心平衡的因素:音乐结构完善、音区适中、乐句对称等,而且莫扎特的音乐节奏与人类大脑的一些节奏周期相符。 后来有学者指出,具备上述特点的音乐并非只有莫扎特的音乐作品,适合婴幼儿心智发育的音乐还有很多,比如巴洛克时期的许多杰出音乐家,如巴赫、维瓦尔第、勃拉姆斯等的作品都是宝宝宝贵的精神食粮。 在婴幼儿时期,宝宝的大脑具有最大的学习潜力,它的活跃程度是成人的两倍,坎贝尔认为音乐教育会让宝宝更快乐、更健康、注意力更集中。音乐应成为宝宝精神上的主食,而不是可有可无的零嘴。...
类别:宝宝成长历程
|
标签: 无标签
|
无评论
当宝宝还在腹中,不少妈妈就用听音乐的方法进行“胎教”。音乐有独特的魅力和明显促进智力发育的作用,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有很大的帮助。 学习音乐,并不是要孩子成为音乐家,但是让孩子学习音乐,特别是学会欣赏音乐,可以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,丰富和美化孩子的精神生活,给孩子送去欢乐。让孩子通过那美妙的旋律来感受美好的生活,使孩子全面发展,成为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人,还可以提高孩子的听觉感受,促进情感体验,陶冶情操,久而久之,孩子的言谈举止变得文雅大方,还可使左右大脑平衡发达,手指的运动,也促进脑的发育。所以,学习音乐特别是学乐器的孩子更聪明。许多学习优秀的孩子都学习过乐器。当然,对于3岁前的孩子来说,学习音乐只是使孩子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,这就是让孩子听音乐,学唱歌。 听音乐 婴儿脑部生长黄金时期 每个孩子都喜欢音乐,当孩子上床后,给他轻放一首节奏平稳、亲切温存的《摇篮曲》,孩子很容易随着优美的乐声进入甜蜜的梦乡;当孩子游戏的时候,为他播一些欢快的、节奏鲜明的乐曲,宝宝便会更显活泼可爱。 人类的脑部发育在妈妈腹中时就已经完成了,约在后3个月时,宝宝的脑部发育快速成长,如果这时...
类别:宝宝成长历程
|
标签: 无标签
|
无评论
男、女宝宝如何换尿布 在了解到使用尿布的4项基本原则之后,有些妈妈可能已经感觉尽得尿布之精髓,其实并不然。换尿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,并非是男女适用、大小通吃哦。由于男宝宝和女宝宝的身体构造不同,所以具体换尿布方式也有区别。 给男宝宝换尿布 1、在给男宝宝换尿布的时候,许多妈妈可能都遭遇过这样的情形。刚刚一打开尿布,就当头被宝宝尿个正着。之所以出现这种意外,多半还是妈妈手艺不够熟练所致。为了避免再次发生这样的情况,在尿布打开之后,可以把尿布在宝宝的阴茎处稍微停留几秒钟,等感觉“危险”信号解除之后再拿开。 2、用纸巾把粪便清理、擦拭干净,再用柔软的毛巾蘸上温水,在宝宝的小肚子、皮肤、大腿、睾丸、会阴和阴茎部分仔细擦拭。 3、最后,举起宝宝的双腿,把肛门、屁股再擦拭一遍,换上干净的尿布,就大功告成啦! 专家叮咛 在给男宝宝换尿布的时候,往往容易忽略一些不起眼的细节。所以,必须重视那些卫生死角的清洁,比如鼠蹊部、睾丸等部位。尤其是睾丸部分,一定要把褶皱处翻开,把藏在里面的污垢彻底清除干净。如果睾丸处皮肤长期处于一种潮湿的非清洁状态,会让宝宝的肌肤受到极大的伤害哦! ...
类别:宝宝成长历程
|
标签: 无标签
|
无评论